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 广告电话:0931-2973605
 
 
  首页 >> 职教研究 >> 职教教案 >> 阅读文章

教育关注:要不要跟“坏孩子”划清界限

2012-11-30 15:01:44 来源:甘肃中专联盟网 浏览:1464
2012年11月21日10:58
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如果你的孩子被挂着“坏孩子”的标签,或被告知不要让好孩子跟“坏孩子”为伍,作为家长,你是否认同?要知道,当我们在孩子这张白纸上写下“坏孩子”这三个字后,也许它永远再难从孩子的内心中被抹掉。在孤立“坏孩子”的过程中,好孩子也会被冷漠、自私、排斥的态度污染了心灵。

  新闻源

  老师短信通知家长:不要让孩子跟“坏同学”做朋友

  王玉

  “不要跟‘坏同学’做朋友,要跟‘好同学’做朋友。”近日,江苏常州的张小姐在网上发帖称,同事的孩子在一所小学读一年级,上周五老师给家长们发了这样一条短信,让家长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跟“坏同学”做朋友,要跟“好同学”做朋友。张小姐和同事们都觉得不妥,“孩子刚上一年级,老师就给他们归类,如果被归为‘坏孩子’,那孩子还能在同学间交到朋友吗?”对此,花园某小学的校长解释说,老师看到部分同学有不好的表现,只是善意的提醒,不是针对哪个学生,希望家长多理解。

  张小姐在帖子里写到,她同事的孩子今年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前几天,老师给家长发来一条短信,让家长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跟“坏同学”做朋友,要跟“好同学”做朋友,还要家长多给孩子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张小姐觉得这位老师的做法欠妥,“孩子还那么小,刚上一年级,入学才两个月,老师就给他们归类‘好孩子’、‘坏孩子’,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如果老师把我归类为‘坏孩子’,那我肯定无法在同学间交到真正的朋友。”张小姐说。

  而且,这条短信应该是群发的,如果是调皮孩子的家长看到老师这样说,会作何感想?难道自家的孩子就成了老师口里的“坏同学?”如果让孩子知道了,会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伤害到孩子的自尊?

  对此,网友们也纷纷展开讨论,网友DDY说:“孩子送到学校是受教育的,而不是让老师分类的。老师已经帮孩子分好类了,还怎么以公平的心去教育孩子呢?老师不是应该有教无类吗?就是老师不公平进行分类,才会有各种不公平。”

  网友“望才”也愤愤不平地表示:“该老师的行为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和影响,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将会是无法弥补不可逆转的。老师如果有勇气的话,应该在班上纠正自己的错误并给孩子道歉!”

  也有网友觉得老师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一位网友说:“个人觉得好像也没什么。因为我也常常会对自己的小外孙说,不要和调皮捣蛋的孩子玩。怎么换个人说就不行了呢?再说,老师也是好心,对孩子的教育很认真。”

  学校的校长得知此事后解释说:“老师是看到一部分一年级学生有些不好的表现,在放学后跟一些调皮的学生在学校附近的小店逗留,买小玩具或是烤串等小零食,并有沉迷其中的倾向。老师觉得,孩子年纪还小,缺乏判断力,不能学坏了,就发了一条短信给家长,让他们加强对孩子放学后的管教。这短信只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并不是针对哪个学生,认为哪个学生是坏学生。如果孩子可以多跟优秀的同学在一起,放学后看看书,或是做一些有益的游戏,对孩子不是更好?”

  家长感悟

  我鼓励儿子和“坏孩子”交朋友

  王红蕾

  首先,随意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就是不妥的。何谓“坏孩子”?调皮捣乱?爱打架,还是成绩差?按说才上小学的孩子,都是活泼可爱的天使,虽然性情千差万别,但是把学生划分为好孩子、坏孩子,实在不可取。

  我儿子刚上学时,班里曾经有一个比较调皮捣蛋的孩子。据我的观察,那个孩子只是社会行为发展比较慢,管不住自己,容易和同学发生冲突,但是他很单纯,也非常聪明,甚至是天才儿童。那个时候班主任对这个孩子最头疼,好几次被气哭,其他同学也不喜欢和他玩。

  当时我们班还曾经为这个孩子的事在QQ上聊得不可开交,有女生被他的铅笔扎过手,还有男生的文具被他折断。总之,家长们是义愤填膺,群情激奋。那个孩子的爸爸曾经诚恳地给全班家长和老师写过公开信,希望大家能够接纳这个孩子,家长也会为此努力。我被这个家长的肺腑之言深深地感动了。

  那个孩子和我儿子幼儿园的时候就是同班,我们两家又住在一个小区里。每次听儿子说起他又被老师批评了,我心里都有些难受。我就开导儿子说,他其实是个好孩子,只是有时候管不住自己,又不会表达,真是挺可怜的,你和他多玩玩吧。儿子很厚道,经常邀请他来家里做客,虽然有时候也会发生争执,甚至动起手来,但是我都会先把他们拉开,然后再一一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应该怎么解决。

  为了让这个孩子融入班级,我还组织几个小伙伴一起郊游,慢慢地大家都逐渐了解了,他的一些行为其实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而故意捣乱,比较随和的孩子也能和他一起玩了。后来他随父母移居美国,听说很喜欢那里的学校,真替他高兴。那个孩子很有可能是个电脑天才,至少也是黑客高手,他9岁的时候就把他爸爸的课题组难题攻克了,厉害吧。

  升入中学以后,儿子的成绩显著提高,渐渐摆脱了“成绩差”的阴影。班上有个小学同学和他同桌,长得憨厚又敦实,就是不喜欢学习,不写作业,成绩垫底。但是那个孩子性情真是很厚道,我鼓励儿子说,你来当他的小老师吧,他不明白的你来讲清楚,帮助他提高。有些家长可能不愿意孩子当班干部,怕耽误时间,更不愿意孩子去给别人讲题,又浪费时间又增加了竞争对手,但是我不这么看。给别人讲明白本身就是复习,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且很有成就感,儿子果然在帮助他的同时成绩提高更快,两个孩子都受益匪浅。那个家长和我也很熟,直说感谢,我说本来同学之间就该互相帮助嘛!

  其实孩子交往不同家庭背景的朋友对情商的锻炼特别有帮助,对于将来走向社会与不同人打交道大有裨益。所以我不反对孩子和所谓的“坏孩子”交往,但是选择朋友也是有原则的,品行不端的还是要远离,尤其到了中学阶段,朋友的影响比父母可能都大。

  品行不端的坏孩子大多有破碎的家庭,不负责任的父母,可能有偷盗撒谎行为,也可能有满口脏话的恶习,这样的孩子比较少见,但是对集体的破坏力不可小觑。所以父母还是要留心孩子交往的朋友,尤其是青春期的中学阶段,外界的诱惑多了,逆反心理出现了,父母的话都反着听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相信经过多年的家庭熏陶,孩子会有自我识别的能力。

  佳教有道

  我们要让孩子远离“坏同学”吗?

  林怡

  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提醒家长,要多督促孩子不要跟“坏同学”来往。这样的提醒不仅对被定性为“坏同学”的孩子来说不公平,对“好同学”也未必是好事一桩。

  “坏同学”只不过是人为描绘的一张脸谱

  孩子们一起玩耍,自然有他们相互吸引的缘由。他们彼此看重的,也许是对方拥有而自身不具备的某些特质,抑或是彼此在某方面有共同语言,以致惺惺相惜走到一起。无论因何相互吸引,对孩子的发展都可能既带来风险,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如果老师与家长引导有方,多负面的人与事都可以为孩子提供正面的积极能量,滋养他们的心灵,协助他们成长得更好。

  我不清楚,学校的老师定义“坏同学”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但我更愿意相信,所谓的“坏同学”只不过是人为描绘的一张脸谱。即便他们有些行为确实需要修正,也一定有他必然的可以被理解的原因。这个原因来自家庭,来自学校,来自老师,来自孩子特别的经历与心理需求,但都是可以消除的。这个诱因消除了,因果就会转化。一个真正懂孩子、懂教育的老师,不会轻易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相反,他会接纳所有孩子,因材施教,协助他们更好地成长,而不是发动群众孤立“坏同学”,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将他们推向恐怖的深渊。

  对“坏同学”避之唯恐不及,会孤立“坏同学”,使这些所谓的“坏同学”过早地感受到人间的冷漠、残酷。因为不被认可、不被接纳,“坏同学”常常内心恐慌,从而更加叛逆,对周围的人与事充满了愤怒的情绪。为了发泄,摆脱恐慌情绪,或者变相地吸引他人的注意,这些孩子会“变本加厉”,以老师家长们更难以接受的方式反其道而行之,走得更远。他们挑衅老师,挑衅“好同学”,自暴自弃,搅乱班级秩序,出现更多反社会行为……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果被老师同学排斥,再缺乏父母的理解与支持,这样的孩子内心就会很受伤,长大成人后,必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修复内心的伤痕。反之,如果老师引导有方,一个“坏同学”往往有着令人惊诧的潜力,成为班级里非常活跃、富有创造力与影响力的一分子。

  家长不要继续打压“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倘若很不幸,我们成了那个被孤立的“坏同学”的家长,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我们不做老师的帮凶,而是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他的感受,理解他,给他足够的心理支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作为,引导孩子勇敢地面对,这也算是一个挫折教育的机会。并且,这个“坏同学”也会因之转化。

  “老师这样对你,你一定很难过(愤怒/沮丧/伤心……)我小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后来我才发现,老师是故意激将我一下。因为他相信我也能做好(某个事情)。那时候,我是这样做的……”在跟孩子如此讨论的过程中,我们既宽慰了他,让他意识到,即便老师如此评价他,我们依然坚信他是个好孩子,不因此贬损他,打压他的自我价值感,又引导他学会如何去应对及调整自己的行为,不至于因为跟老师对立而遭遇更多不公平的待遇。如此,孩子就不会纠缠在老师的这种负面评价和态度之中,而是在父母帮助下,将这个负面事件转化成正面的积极的能量,从中获得心灵的滋养,从而将眼光看向别处,勇敢地往前走。当我们把指责的手指收回来,完成自身的转化,一切也将随之转化。

  当然,如果老师对待“坏同学”过于恶劣,也要通过找校长,或者其他途径解决问题,防止事态继续发展,以免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

  孤立“坏同学”,“好同学”的内心也被“污染”了

  倘若很幸运,我们是那个被提醒的家长,也许会有一点点沾沾自喜。不过,老师如此对待一个“坏同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不是一个懂孩子懂教育的老师。因此,我们也需要多关注自家孩子,对他加以引导。当然,我们也无需心存忐忑,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带坏。这些担心也许是有道理的,但未必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若我们因此恐慌,它投射的首先是我们自身的恐惧。如果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引导好孩子,也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分辨对错,走上正途,我们这种坚定的心念就可以给孩子更多正面的力量。

  当然,我们也无需刻意引导孩子去孤立“坏同学”。社会是多元化的,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才丰富多彩。实际上,在孤立“坏同学”的过程中,“好同学”的内心也被“污染”了。在排斥异己的过程中,孩子们被教导得狭隘、自负、挑剔、苛责、冷漠,失去了更多美好的特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排斥“坏同学”对“好学生”也是个损失。有容乃大,当孩子们学会以更宽广的胸怀接纳一切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会更强大。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才能勇敢地面对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不抱怨,也不被淹没。

  何况,如果孩子被对方强烈吸引,我们要求他远离“坏同学”也是徒劳。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跟随孩子,去监督他。遇到这种情形,与其遏制孩子与对方交往,不如将关注的重心转移到其他方面。比如引导孩子去分析对方所长,欣赏对方的长处。那么,孩子就会经由这种暗示,更多地关注和学习对方的长处。至于对方的短处,一个自信、自我价值感十足、有较好判断力的孩子通常也能看到。他若看到了,分析到了,自然就不会认同。家长担忧,不如行动起来,试着去欣赏自己的孩子,肯定自己的孩子,多带孩子参与他喜爱的各种有益活动,拓展孩子视野与思路,让他变得更加自信,有更强的自我价值感,如此,他就不会轻易被人带偏了。

  总之,作为家长,改变老师或社会环境,不是我们可以轻易左右的工作,抱怨也没有意义。质问“为何这样”不如多想想“我能怎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为也有所不为,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撑。只要我们能够为孩子提供这种支撑,无论他遭遇了什么,都能更加勇敢地面对。

  校长有约

  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 汤朝晖:单纯追求分数不是培养学生的好方法

  校长印象

  孩子的成长比学校的荣誉更重要

  北京一中是一所12年一贯制的学校。2007年汤朝晖被调任北京一中校长。在此之前,她是北京166中学的书记。从示范校到普通校,生源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学校环境不同、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不同……在外人眼里,这一定是有落差的。但她坦言从没有这种感觉。在她眼中,北京一中368年的历史是一块巨大的宝藏,她要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搭好平台。

  采访汤朝晖时,她刚刚给申请参加翱翔计划的一个学生的材料签了字。这项旨在鼓励科技创新研究型人才的项目,可以让优秀的中学生深入大学专业实验室做科学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室特有的氛围熏陶可以形成持久的科研兴趣。但是这个计划的名额有限。一中年年都在争取,今年幸运地分到一个申请名额,汤朝晖推荐了示范班的皮浩然。

  皮浩然是个特别喜欢做实验的学生。他去科技馆的时候,虽然看到的那些科学实验自己从没做过,但每个实验一步步背后的原理却了然于心。汤朝晖为他专门配备了一位科技老师来指导他的科技兴趣。对于一个月后的申报结果,汤朝晖很期待能有零的突破。

  这一个名额的费尽周折,汤朝晖记忆深刻。“就是为了一个机会也必须得付出。要去等、要去求、要去申请、要去向别人宣讲,我的学生能做到什么,得以我们坚定的信念去影响人家,否则机会怎能随随便便来到我们学校了。”一中的曲棍球运动特色就是这样争取下来的。

  一中一直是体育传统项目校(田径),但是最近几年,特长生都被其他学校招走。“每年在招特长生的时候都招不来,但是体育传统又不能丢,总得找个项目让孩子们练起来。”

  汤朝晖从刚入校就开始寻找这个项目,找了4年。到了2010年,当汤朝晖得知北京市体育局有意向选定几所中学开设曲棍球特色培养时,她迅速判断出这个新鲜项目正符合孩子成长中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果断争取到了曲棍球项目落户一中。如今,一中曲棍球队已经在北京市曲棍球比赛中斩获名次。更有五位同学获得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最小的韦梦晴同学才小学五年级。

  在她看来,这些名次荣誉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给孩子带来的成长感悟。“体育运动的意义非常重要,孤军奋战永远拿不了第一。取得胜利需要互相合作。体育就是教会学生合作。孩子们有这种成长感悟就达到我们的目的了。”

  其实,对于一所普通校,当学校轰轰烈烈开展“素质教育”的时候,很多学生家长心里难免产生大大的问号,这样的学校还有余力发展素质教育吗?

  汤朝晖要用事实告诉家长,学生的全面成长和追分是不矛盾的。她用的事实是“示范班”的升学率。事实背后是她推出的一个新理念示范班不是实验班。那些有“领军作用”的孩子们都自愿进入每个年级的“示范班”。

  示范班的课跟其他班级一样,但是示范班要做的事比其他班级多:学校的活动,大到各种文体比赛,小到志愿服务,列队迎宾……示范班的学生都要参加。“参加活动势必要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单纯要成绩的学生就不会来这个班。”

  已经送走的两届“示范班”用硬指标交出了让汤朝晖满意、让家长惊奇的答卷去年文科平均分比本科线高了30多分,今年理科平均分比本科线高了20多分。

  在“示范班”这个一中的展示窗口下面,是全校范围内的社会实践大舞台。最有影响力的就是一中的志愿服务。现在,一中有六支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活动越做越好。一中又加入了小天使计划,今年10月有5名同学参加了小天使成长训练营活动。“多参加社会活动,开阔眼界,这让孩子们树立了信心,培养了爱心,提升了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这比考个高分更重要。”

  对话校长

  教育就是要学会耐心期待

  学通社记者(以下简称记):一中提出的“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跟这个目标有怎样的关联?

  汤朝晖(以下简称汤):我到一中后,第一个看到的是校训,第二个看到的就是这“四个学会”,第三看到的是校徽。这些东西都是学校文化的标志,这是一种传承。“四个学会”来自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到的一份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的核心思想就是“四个学会”。

  “学会学习”,不是传统意义上学会学习知识,是倡导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技能。这一点对于学生将来主动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会生活”,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锅碗瓢盆,而是生活当中学会怎样和人相处,特别对于独生子女这一代很重要。“学会生存”,是要倡导如何在现代社会当中培养一种情感,如何把这种情感融入到人群当中去,这种情感对于将来生存是至关重要的支持。学会这四个方面,学生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就首先是一个合格的人,然后才能谈到为社会做多大贡献。

  记:您曾说过您的目标就是要把北京一中建成北京“一”中,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汤:我们这个“一”中的含义,不是数字化的第一,不是竞争的第一,而是自我发展的第一。也就是说每一个一中的学生,在进入一中的时候和三五年之后相比较,自己是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凡是得到这种优化成长的,我们就认为是我们的第一。一中还有三句话表述学校的建校思路: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记:您希望与过于急切或者功利化的竞争保持一段距离,但是家长往往很急迫,怎么办?

  汤:对家长来说,都希望孩子成为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用,还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假如你逼着孩子单纯地追求分数,到最后心理也不健康了,身体也不健康了,这是家长所不期望的。所以,我们就用能和家长取得一致性意见的地方,作为切入点先说下去,然后再让他接受学校的这些理念。我们还给家长设立了一个导向,我们初中和高中每个年级都设示范班,其实就是在引导家长,我们要培养的学生不仅是学习好的,他们还要参加大量的活动。

  文/张知依 郝思嘉 林书齐 杨亚奇

 网上报名

签写留言

姓名*
  所报专业
  联系电话
  家庭住址
留言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对齐 插入EMAIL地址 插入网址 插入图片
  
  友情链接
甘肃金城理工中专 中国教育在线 甘肃辅导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高等教育信息网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网教育 环球网校
中华网教育 教育资源网 甘肃省智慧教育云平台 正保外语教育网 兰州市教育局 正小保课堂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中华教育资源网
为您服务教育网 跨考教育 正保成人高考教育网 中学教育网 甘肃中专联盟网 百度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  
中专联盟网首页 关于中专联盟网 联盟网免责申明 联盟网广告服务 联盟网会员服务 联盟网汇款信息 联系中专联盟网
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州理工大学综合楼14楼20号  广告电话:0931-2973605
Copyright 2012-2013 甘肃中专联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允许 不得复制或镜像  技术支持:甘肃启航网络
    
声明:(1)本站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在标题、页面等文案描述中尽量规避违禁词、极限词,如还有违禁词、极限词,在此申明上述词汇表述全部失效,如客户咨询均表示默认此条款,不支持任何形式以违禁词、极限词等理由投诉或要求收取费用私下解决,特此申明!(2)除非甘肃中专联盟网另行申明,本网站内的所有产品、技术、软件、程序、数据及其他信息(包括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标、色彩组合、版面设计等)的所有权利(包括版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及其他相关权利)均归甘肃中专联盟网所有。未经甘肃中专联盟网的许可,任何人不得以包括通过机器人、人力等程序或设备监视、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等方式擅自使用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一旦发现侵权行为,我司将立即进行证据保全并诉诸法律。(3)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